首页 > 心得体会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精选多篇)

时间:2024-12-19 12:12:58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精选多篇)(全文共8468字)

第一篇: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

星期一晚上学校组织了看红色电影《十月围城》,以往看过的任何关于革命或者激进运动的电影,无一例外都是赞美革命的,而且电影的视角无非都是集中在革命的领导人身上,少数伟人的英明决策和叱咤风云。但是《十月围城》却重点突出底层的平民,正因为如此,许多革命的细节得以披露。

每一部影片中都有一些使人印象深刻的角色。我最爱《十月围城》中的崇光父子。深深佩服他们的勇气与担当。

李玉堂他虽然是个商人,但是他却是个爱国的商人。他在封了报馆之后。仍然坚持把孙中山回国的消息散播出去。他有一个儿子叫李崇光,老来得子。他不希望儿子卷进这场残酷的战争,希望他专心读书,光宗耀祖。然而当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安危面临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舍弃,舍弃自己的儿子,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崇光,年仅十七岁,瘦陈少白影响极深,拥有一颗炽热的爱国之心,一心想拯救四万万的人民。当他成为孙中山的替身时,面对敌人是追捕,他对小四说:原来我活了十七年,就是等这一个小时。他还说:我闭上眼就是中国的明天。多么的令人敬佩!

看这部电影之后,我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多少仁人为了革命而牺牲了自己。我们如今美好的中国是多少血泪换来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我们所拥有的今天,同时也要为祖国而奋斗。

第二篇:浅析电影《十月围城》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浅析电影《十月围城》

有一些名字,似乎从未载入史册,而他们的言行却让我泪满衣襟;有一些人,虽然不懂何谓革命,却用生命最响亮的本真去诠释。为保护孙文,为“革命”和“民主”,他们用青春年华和满腔热血搭建中国的明天。总有这样的人生,淳朴而厚重,总有这样的历史,历久而弥珍,让我们一次又一次地折服震撼,肃然起敬。

面对离乱,他们经历着自己的忧患和苦难。九死一生的少白,而立之年才有独子的李玉堂,过了“明天”就可以成亲的阿四和回少林寺的“臭豆腐”,还有带爹回家的方红,他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也因革命走到一起。十月围城,这座城真的仅仅是指中环吗?在我看来,这座城应该隐喻的是中国,而保护孙文,则是保护中国未来的一种希望。影片中形形色色的人物,正是社会各层次的一种象征,预示着社会各界会团结起来保卫和迎接中国的明天。

无论历经多久,这部具有爱国主义色(更多请你搜索:WwW.)彩的商业大片还是能够燃起我们内心最原始最炽热的情愫。它同样在宣扬爱国,宣扬民主和革命带给我们光明与美好的生活,却没有以往影片的矫揉造作。影片通过李玉堂把所有人物联系在一起,一切都是那么顺理成章,虽然同是电影中二十四小时八人对抗八百人的老格局,但意料之中的情节让我们收获了意料之外的感动。文武兼具水准,观众因文戏而落泪,因武戏而振奋。

人物塑造最打动人心

如果问我影片里印象最深的演员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说是谢霆锋,也可以说,他是这部戏给我的最大惊喜。这惊喜,并不因他是天王歌手,也不源于《龙虎门》、《咏春》等一系列动作片带给他的光环,却是车夫阿四眼神里的那份坚定和最澄澈的傻笑。他善良,从给刘公子大洋的镜头里可以看出,如此熟练的动作肯定不是第一次。他为人单纯,懂得报恩,不问事情有多危险,只为“老板平安”。李玉堂答应他去的那句“好”,说得如此凝重和无奈,而阿四听了却满脸幸福,两人的面部表情形成了巨大的反差。他执着,默默喜欢大友记的阿纯三年。车头的铃铛,因两人之间的爱情变得如风铃般清脆悦耳。“明天后我取嫁”,这带有错别字的喜帖打动了阿纯,更感染了在场的观众。那一抹浅浅的笑,那目光里的爱意涌动,成为彼此最大的幸福。阿四左眼有刀疤,阿纯腿瘸,外表并不美的他们却有最美丽的内心。他赤诚,他坚毅,对阿四来说,“革命”就是保护自己的主人,哪怕用生命去交换。直到最后一刻,他一直履行自己对少爷的忠诚,倔强的眼神里写满不屈,那被拖着走的一声声,直戳每个人的内心,只是为了拖延一点儿时间,这份单纯的坚守,血淋淋而又温馨。

影片的另一亮点就是巴特尔饰演的卖臭豆腐的小贩。他的出场为整部戏沉重的基调带来了一丝幽默。他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普通小众,却有颗爱憎分明的耿介之心。如果说阿四的“革命”是出于报恩和忠诚,那么“臭豆腐”便是为了百姓心中的那个“义”字,那份正义。当他咬着木棍强忍疼痛而来时,一组仰拍的镜头把他衬托得更加威武不屈,顶天立地。“走,走啊”,“我叫王复明,王复明”,一声声呐喊,是如此掷地有声,在热情感知匮乏的现在,这份从容和气节,还是能够掀起我们内心的滚滚热血。我不知道用无知者无畏来形容他是否贴切,但面对这场有去无回的战斗,他爽朗的应允和坚挺的身躯让我不得不为之动容。

小情致,大情怀

在这部影片中,贯穿着父子情、父女情,也饱含着忠和义,以及略带隐涩的爱情。在生命的最后时刻,沈重阳血肉模糊地将女儿的布娃娃交给李玉堂,两个父亲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种交付,其实是对女儿成长的托付。尽管他是一个赌徒,尽管他过着慵懒颓废的生活,但他和其他的父亲一样,有着巍峨持重的爱,是爱让他突破重围坚持到最后,是爱让他面对疾驰的奔马拼死一搏。当鼓声渐隐,他骑车带着妻子和女儿幸福微笑的画面是如此恬静唯美。钱再多有什么用,一家人哪怕穿着粗布麻衣又有什么?一组特写镜头让我们看到沈重阳悔恨而又憧憬幸福的眼泪,虽然今生没能做一个合格的父亲,却在生命的最岳,竭尽全力为女儿留住了一个好

父亲。

阎孝国是片中出现的唯一一个反革命的主要人物。同陈少白对革命的忠诚一样,阎孝国心向大清,他唯一的使命就是诛杀孙贼,报效朝廷。同是忠义,只不过一个为民主,一个被奴役,一个为人人平等的新中国,一个为封建专制的腐朽王朝。影片中对慈禧进行侧逆光处理,既突出她的神秘感也表现出她的阴险残忍。大清宫廷,关押陈少白的大牢,无不被阴霾的光线所笼罩,乌烟瘴气,更显现出封建王朝的阴森险恶、专横狡诈。试问阎孝国是恶人吗?我觉得不完全是。他尊崇“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在他身上还是有良知、有礼数的,只不过道不同,错了信仰。他心中也有“义”,只不过他把义用做效忠自己的主子,他认为义就是保大清政局稳定、社会安宁。这种心安理得的错解使他早已沦为丧心病狂的杀人魔,当郁白削断他几十年的大清辫子时,也道出了大清必将颠覆、新的革命思潮必将到来之趋势。阎孝国盲目且不经深省的忠诚终会步入歧途,酿成罪恶。

李玉堂在陈少白失踪之后毅然挑起保护孙文的重任,史密夫在千钧一发之际助李玉堂等人一臂之力,郁白为报恩誓守最危险之地,方红壮烈地同归于尽,重光用自己十七岁的年华作为人生最辉煌的收尾……有人会问这份“义”有多重要,他们不远万里来到这片革命的发源地,却为一个素未谋面的人付出了自己最宝贵的。每一个人倒下时屏幕上都会注明其个人情况,然而为这场革命牺牲的,还有千千万万的百姓,我们无从知晓他们的名字,也无法去祭奠他们为中国的未来所尽的推波助澜之力。他们没有武器,也不会多少拳脚,只用 ……此处隐藏3422个字……法操控股价,蚕食股民血汗金钱的幕后黑手,而将之绳之于法。却没想到一则意外的情报资料,令三个正直的警员竟心存变异。以为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贪念,不会被揭发,也不会影响到任何人,万万没料到这小小的贪念,却招至杀身之祸,结果三人恨错难返,抱憾终身……

《窃听风云》就是以这个故事,将人性贪念的美观外壳揭开,道出“贪”并没有多少之分,贪一次是贪,贪一百次也是贪,无论出发点是善还是恶,贪就是贪!同时也阐述了“勿以恶小而为之”这样一个古老而朴素的道理。

赏析:

没看这部影片之前听说《窃听风云》可能是今年最好看的香港影片,并且片中有我欣赏的刘青云、古天乐和吴彦祖三大演技派型男,尽管在只获得了最佳剪接奖,我还是抱着浓厚的兴趣去观赏了这部影片。观影结束后,整体感觉全剧情节紧张刺激、演员的演技出色、拍摄的音效也相当好,确实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个人感觉甚至超越了当年的《无间道》。

电影看过之后,其实觉得这个电影情节并不特别,但题材新颖。影片的开场是一条污浊、龌龊不堪的小巷,老鼠横行、垃圾遍地,与整个城市的光鲜繁华相对比显得是那么的不协调。我想,这也正是编导想要带出的隐喻意思,就算是人间天堂,背地里也有看不到的黑暗角落正在发生着不可告人的肮脏事情。 紧接着就是三大型男-刘青云、吴彦祖、古天乐饰演的特别行动警察小组,按照上级命令在某上市公司的一间办公室里安装窃听器。先进的窃听仪器、熟练的安装手法、整个过程中发生的小插曲都紧张而扣人心弦。

接下来的剧情更是一环扣一环,出身于编剧的—麦兆辉、庄伟雄,监制、名导尔冬升三人把一个完整而饱满的故事通过电影呈献给了大家。三个警察~刘、吴、古在工作中的默契和敬业让他们堪称警察中的楷模,只是他们在工作之外都有着自己不能言说的为难处境。也正是这些难言之隐,促使让他们在一次执行窃听行动的过程中动了私心,不惜违反原则私瞒获得的情报,用以谋取个人私利。也正是这样偶然的一次,让古仔家破人亡最后走上不归路、让吴失去即将到手的幸福甚至于生命、让刘失去挚爱的女人和多年的朋友。

除了剧情以外,我感觉最大的看点就是影片中演员的演技,老演员刘青云与方中信饰演一对多年的朋友,两人用高超的演技把无需言传的兄弟情不着一丝痕迹的完美呈现;而刘、古、吴三人作为工作中的拍档、生活中的兄弟,互相之间的默契和熟悉、工作中的专业和娴熟演来也是非常的自然流畅。一向帅酷的古天乐在里面用花白头发,略微发福的造型颠覆了他以往的型男形象,感觉这部影片是他自身演技上的一个飞跃,尤其是当他得知自己身患绝症后眼神里流露出来的绝望和悲愤让人印象非常深刻;刘青云的演技更是无可挑剔,深沉的思想、复杂的情感都通过他娴熟的演技传达出来。剧中的若干配角也是香港影坛颇具知名度的演员,在全戏里的表现都很和谐统一。电影最终想表现的一个主题就是,在一个高度法制的社会里,哪怕是警察、哪怕是无所不能的金融大鳄,只要违反了法律,就必将接受严惩。

对于这样一部导、演、剧情俱佳的影片,我的个人觉得值得一看。

第四篇: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观后感

《十月围城》讲述着一个沉重的故事:1905年10月15日,孙中山先生抵达香港召开秘密会议,清政府组织杀手前去刺杀,一群来自四方的义士保护孙先生,一场惊心动魄的“全城追杀与反劫杀”的故事就此拉开序幕,谱写了一曲感人肺腑的忠魂悲歌……最终,孙先生安全离境,身后的街道上已染满保镖和杀手们的鲜血。

《十月围城》是由陈可辛监制,导演陈德森十年磨一剑拍摄而成的佳作。这部片子,以写实的手法将历史洪流中小人物的命运,最终书写成了一个宏伟的命题,成就了一个悲壮又哀婉的故事。

剧中人物塑造得血肉丰满,成功刻画了一群小人物,一群三教九流的市井小民,他们手无寸铁,并不知道什么叫革命,更不知道将要保护的人是谁,只是临危时刻受人之托,容不得反复掂量与比较,就此扛过了重任,明知路途险恶,就这般一去不回头,短短四天在刀丛剑林里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一张张鲜活的笑脸慢慢融入泥土。 这部影片并没有单方面地歌颂革命,也不是简单的正邪之战或者好坏之争。无论是革命党还是清廷杀手,却都具备一腔精忠报国的热血,各怀信仰并为之努力、奋斗直至死亡。

《十月围城》演绎着牺牲,剧中那逝去之人,都算是死的其所,各为所爱,无论是对革命的爱,对女儿的爱亦或是对恋人的爱,结局是那么地令人为之动容,而心生感慨。当尘埃落定,那些仙去的灵魂已浸染了一份革命的崇高,值得后人去仰望和铭记。

看完电影,依然沉浸在那份惨烈中,胸中那一腔热血正在沸腾,只因那颗刚刚被震撼的心,还久久的未能平静……

第五篇:《十月围城》观后感

我看《十月围城》

第一次看《十月围城》,心口久久凝噎,第二次看《十月围城》,却泪如雨下。每一次都有一种新的感动。《十月围城》主要描写了清末时,孙中山要与十三省代表开会,商讨发动革命,来挽救危亡中的中国。邪恶的清政府却派出杀手,准备刺杀孙中三以阻止一场大革命对他们利益的迫害。而这次会议,却涌现了无数社会小人物。他们处在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唱戏卖艺的却梦想着有一天能回到故乡,过普通的定居生活;有靠卖臭豆腐为生却愿意为革命牺牲一切的;有经商致富口口声声喊着为革命只出钱不出力,却为革命搭上了家中唯一的儿子的生命的;有虽为阔少,却一心不做亡国奴的;又拉黄包车且怀有美好爱情梦想,但也渴望为革命出一份微薄力量的;有。。。。。。

我不得不说这不但是一部成功的电影,也是一个成功的小历史故事,更是一首哀婉却美好的古筝曲!《十月围城》融汇着爱国之情,爱情,亲情,友情与一体。所有的小人物有着共同的爱国之情,李玉堂对儿子李重光寄托了深深的父子之情,李玉堂处在矛盾的夹缝中,一方面,他不希望儿子卷入这场有性命之忧的革命厮杀中去,另一方面,他内心深处的爱国情和寄予着希望完成友人重托的感情挤压着他。他,没有退路。由甑子丹饰演的沈重洋愿意为了女儿做一件有尊严的事,在生死之际,他依然手握女儿掉下的布娃娃,那不仅仅是布娃娃,分明是一份沉甸甸的父爱,在这个世界上,我不得不落泪感叹父爱的伟大。再看李重光让人微笑着流泪,一个有气节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新一代中国人怎能不让人心生微笑,而眼看着这颗闪亮的星星惨遭迫害又怎能不伤心落泪,一切都是因为心中有着一份纯洁的向往,向往幸福与和平。他们又是历史长河中的小人物,甚至不曾留下真实姓名,但是住过会记他们,历史会记住他们,我们会记住他们。在《十月围城》中,每个小人物都有着永不湮灭的精神。在《十月围城》中,我看到一个老人—孙中山的母亲,我不知道这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是怀着怎样的心情坐在儿子的替身面前,紧紧的握着他的手,听着秒针滴答声和门外厮杀声。但我知道在这个母亲平静的表情下掩盖着的是汹涌澎湃的爱与撕心裂肺的担忧。她怕,她怕失去儿子,但她更怕千千万万的母亲失去儿子,所以她选择了这种表情。。。。。。

多少次自己出现在梦里的《十月围城》之中,多少次自己似乎成了这些小人物中间的一个,多少次。。。。我有着和他们一样的爱国之情并从心底为他们唱了一首赞美的歌!

《电影十月围城观后感(精选多篇)(全文共8468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