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
1.把握本词“景、史、情”相融合的写作特色。
2.通过对语言的分析,把握内容,感受风格,领会思想。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型:课内赏析课
教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问方式复习作者
略
一首诗词,要读懂,首先仍是字词入手。语文实为“文字、文章、文学、文化”。
二、整体感知
1.请同学朗读,同学评价,学了这么多年的语文,读得怎么样?应该怎样读?
2.检查字词的理解。
3.集体朗读。
4.师范读或者听多媒体的朗读。
解释:词与诗歌不一样,押的是入声韵。入声韵现在已不存在,现在无锡的老言颇有点相像。举例试用无锡话读。入声韵的特点是压抑,此词虽然是豪放词,然归根结底是压抑的情感。
5、学生朗读,要求:体会文化
三、品味鉴赏:词是有章法的,理解词要一层一层的看。全词共八句,分别是:
1、第一句从眼前江景起兴,由眼前的大江联想到历史长河,引出对往昔英雄的怀念。
讨论:你认为第一句指的是眼前的大江吗?
哪几个词是最有历史感的?“浪淘尽”是什么意思?
(任何英雄人物都会掩埋在历史的长河中,起笔苍凉)
2、点明怀古内容,引出古战场。
故垒西边……这是真是赤壁吗?何以见得?
3、正面描写赤壁景色,突出江流气势和赤壁的雄奇。
“乱石穿空”写什么?“惊涛拍岸”突出什么?“卷起千堆雪”写什么?
(写山,雄俊,力度。惊涛,表明水,江流的湍急。雪在质感上比浪形象,生动)
4、过渡,承上启下,由写景到写人。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怎样联想到英雄的?
(得江山,造江山,是一种野心的表达,看到美景,想拥有,以江山代表自己的成就。
5、写周瑜英雄形象,以美人陪衬英雄,突出少年得志。
写英雄为什么一定要写美人?
(周瑜当年34岁,英气,才华,美人爱英雄自古以来就如此,美人嫁英雄相得益彰。如果东风不与周郎便,那么美人就不是他的了。
6、写周瑜赫赫战功,以曹军惨败反衬周瑜儒将风流。
讨论版本中的“墙橹”“强虏”哪一个词好?
为什么是“羽扇纶巾,儒将风流”?
7、由怀古到伤己,抒发自己年近半百而功业无成的感慨。
为什么想周瑜会伤自己?(年龄、功业相比)
这是怎样的心情?(抑郁)
多情应笑我,多的是什么情?(抑郁之情,早生华发,一“早”字体现此情)
8、洒酒酬月,表现自己化解胸中郁闷,以求精神超脱的心态。
“人生如梦”“人间如梦”哪个更好?
(一指个人,一指所有人。此词更多指的是对自己人生无法把握,虚幻的。人间,则指普遍心态,个人认为,还是“人生”较好。
9、与周瑜相比之后的感叹:江山在,周郎不在,东坡在,事业不在最后只能洒酒祭江,豪放中见旷达,苍凉中见洒脱。
四、小结豪放词的特点
1、要有壮阔景
2、要写英雄事
3、要表功业志
4、要抒苍凉的情
五、迁移
以此法读下一首《京口北固亭怀古》。
要求:一句句分析,说出理解来。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二教学内容和步骤
提示作品,导入新课。
一、宋词和唐诗一样,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写词的大家,他们在文学史上称为苏辛词派,他们的词大多表现出豪放的风格。继续提示:
二、豪放派对婉约派而言。词原来是从民间小调发展来的,多以艳情为题材,语言清丽,音律严谨,表现婉曲含蓄,就用“婉约”两字来形容它的风格。后来慢慢有了变化,到苏轼笔下,词的题材被大大拓宽了,所谓“以诗入词”,形式上也不再严格遵守腔调韵律,词境更壮阔了,确立了豪放派的风格。豪放派词人中,辛弃疾是集大成者。
三、这两首词除风格相近,还有什么共同之处?
都以怀古为题。怀古之作,大多借题发挥,抒写胸臆,看看这两首词是怎样表现的。这节课我们先学《念奴娇·赤壁怀古》。
指导预习:
一、a.朗读全词,疏通文字
b.补充注音:瑾樯
二、补充注释
风流人物:此处指杰出的英雄人物。
念奴娇:词牌名。后人还以《大江东去》、《大江东》、《酹江月》作为《念奴娇》的代名。
乱石:①陡峭不平的石壁。②群山。《释名》:“山体曰石”。
小乔:吴国乔玄有两个女儿,都美貌出众,人称“二乔”。“大乔”嫁给孙权的哥哥孙策,“小乔”嫁给周瑜。唐代诗人杜牧有“铜雀春深锁二乔”的诗句,指的曹操筑铜雀台,打算灭吴后将“二乔”掳为已有的典故。
了:“初嫁了”就是刚嫁过去。“了”字是衬词,填词时遇到文气不完整处,常加一、二字作衬,并没有实在意义。
樯橹:樯是船上的桅杆,橹是摇船的工具。这里是以局部代全体的代修辞方法,用樯橹代全部战船,再引申整个水军。有的本子作“强虏”或“狂虏”,那就直指曹操的军队了。
灰飞烟灭:被焚烧成灰或烟飞散消逝掉,形容曹操的军队遭火攻后的惨败。
江月:临照在大江之上的月亮。
三、思考问题
1.这首词的写作特点是什么,怎样体现在词中的?(指导学生看课文提示)
2.应如何评价苏轼“人生如梦”的感慨?(结合语境)
3.朗读过程注意体会豪放派的特点。
研习新课
一、作者作品提示
苏轼(1036—1101),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他的政治思想比较保守,宋神宗时,王安石当政,行新法,他极力反对,出任杭州等处地方官。又因作诗得罪朝庭,被捕入狱,贬为典州团练副使。宋哲宗时,旧党当权,召还为翰林学士;新党再度秉政后,又贬惠州,远徙琼州,后死于常州。
苏轼的词意境和风格都比前人提高一步。他作词不纠缠于男女之间的绮靡之情,也不喜欢写那些春愁秋恨的滥调,一扫晚唐五代以来文人词的柔靡纤细的气息,创造出高远清新的意境和豪迈奔放的风格。
苏轼的词强烈地反映着入世和出世的世界观的矛盾。他政治上长期失意,一生经历坎坷不平,但仍能保持乐观豪迈的精神,不时发出健旺爽朗的笑声;另一方面作者在达观潇洒的风度里潜伏着一种浓厚的,逃避现实追求解脱的老庄思想, ……此处隐藏4589个字……雄浑壮阔的景物;
所以,这首词虽是苏轼谪居黄州期间所作,但他毕竟是个旷达之人,从未对生活失去信心。词中抒写的是郁积在他胸中的块垒,然而格调豪壮,跟失意文人同主题的作品显然有别。
五、作业
背诵这首词
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 篇五《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是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借古抒怀,雄浑苍凉,大气磅礴,笔力遒劲,境界宏阔,将写景、咏史、抒情融为一体,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曾被誉为“古今绝唱”。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苏轼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具体鉴赏豪放派代表人物的代表作品。
初步比较豪放词、婉约词的不同艺术风格。
2、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词人复杂的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3、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培养学生懂得对比阅读、实现拓展迁移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豪放风格的具体体现。
2、写景、咏史、抒情相结合的写法。
3、塑造人物的手法。
4、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
三、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自主探究法、对比阅读法、反复诵读法。
四、教学设备: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音像,以《三国演义》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营造氛围,导入新课。
同学们知道这首歌是什么歌吗?它是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片头曲《滚滚长江东逝水》。三国时期有很多的英雄豪杰让人们景仰不已,有一年苏轼到黄州,游览了赤鼻矶,由此联想到三国鏖战的古战场赤壁,写下了让人们传诵至今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好,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一首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的118页。
二、诗词鉴赏:
(一)简介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
对于苏轼大家应该是比较熟悉的了,我们再来了解一下吧。
多媒体显示资料: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仁宗时杰出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他的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他博学多才
,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之一;为著名诗人,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苏黄”;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辛弃疾并称“苏辛”,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著有《东坡全集》。
看一下题目——念奴娇·赤壁怀古——哪一个是词牌(念奴娇),同学们知道它的来历吗?念奴是唐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女,音调高亢悦耳,据说唐玄宗很喜欢听她演唱,这个词牌就是为了纪念她而创立的。
词题——赤壁怀古——已经点明了写作背景:游赤壁(写景)怀古(咏史、抒情)。
同学们再看一下课本中注释的写作背景,宋神宗元丰3年(公元1079年)作者因写诗讽刺新法被捕入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元丰5年,苏轼已经47岁了,他游览了黄州赤壁,写下这首作品,可知是在他得意时还是在他失意时所作?——失意时——同学们要注意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朗读作品:1、范读(多媒体播放朗读音频);
2、齐读(同学们朗读时要能够体现豪放风格,读出感情来)。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把握:词的上下阕各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描绘赤壁的景色。
下阕:写周瑜的丰功伟绩和词人的感慨。
2、赏析:
(1)上阕赏析:
★赤壁的景色是怎样的?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分析词句)作者首先从大处着笔,总写登高远眺的所见所感。——哪位同学来解释这句词的意思?——(参考)滚滚长江,浩浩荡荡,永不停息地向东奔流;千百年来,多少的风流人物,就像东流的江水,随着时光,一去不复返了。——此处把江山和人物合写,创造了一个雄浑旷远、豪迈深沉的意境。苏轼这一句,很少有人能比,能够写得出来。他只这一句就成了千古名句,想起苏轼,我们就很自然地想起这句“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这一句是不是很熟悉呢?——《三国演义》片头曲,(多媒体播放“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一句的音像。)——哪个地方有区别?——英雄人物、风流人物。(提问解释)
英雄人物:才能勇武过人的人。
风流人物:有功绩而又有文采的杰出人物。
分析“风流人物”(拿“风流人物”与“英雄人物”作比较,拿苏词“风流人物”与毛诗的“风流人物”作比较,分析“风流人物”的内涵。)
★词作哪句点出怀古的内容?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分析词句)西边的旧时营垒,是令周瑜一战成名的赤壁大战的古战场。
——究竟是不是呢?不是。苏轼游的是赤鼻矶,在湖北黄冈,而赤壁之战的赤壁,是在现在的湖北赤壁市。——不是真赤壁,还怀想什么古人呀,这不有点做作吗?
——不是,他知道的,所以说是“人道是”,特意说明“是人们说”,而不是“我以为”。苏轼仅是借此抒发思古之幽情而已。
大家再考虑,这个地方能不能改成“周瑜赤壁”?——不能,因为“郎”字给人家一种年轻的感觉,特别年轻潇洒。——大家再想想,人名与地名相提并论,即“周郎赤壁”有什么特别意义吗?赤壁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周瑜在赤壁之战之前闻名吗?——赤壁是因为周瑜才闻名的,反过来说,周瑜因为在赤壁指挥了赤壁大战,才名垂千古的,是赤壁让周瑜留名的。
★古战场的险要形势是怎样的?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词人可能联想到哪些豪杰?
①(险要形势)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有哪些动词?——穿、拍、卷。——哪位同学分析一下这些动词的表达效果?
“穿”字写出了江岸上陡峭的山崖直插云霄的险峻地势。——山势险峻
“拍”字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巨浪惊险
“卷”字突出了江水的澎湃气势。——江水汹涌澎湃
②(目的)为英雄人物的出场作铺垫。
③(豪杰)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知人善用的刘备、足智多谋的周瑜……
三乱石穿空一横槊赋诗的曹操
人国(山势险峻)江时驰马射虎的孙权
道周惊涛拍岸山多隆中定策的诸葛亮
是郎(巨浪惊险)如少知人善用的刘备
赤卷起千堆雪画豪足智多谋的周瑜
壁(江水汹涌澎湃)杰……
上阕描绘了一种雄奇壮丽的景观,写景的作用是什么?
景为人物作铺垫
小结:景←────────→人
面对此景多感慨
再齐读上阕,体会一下。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念奴娇·赤壁怀古》教案新版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