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三个铜板豆腐读后感
前几天,老师给我们推荐了一些书,我买到了其中的一本:《岁月的书香》,它记录着建国60年来几代儿童文学作家的文学经典。一买回家,我就迫不及待地读起来。其中,《三个铜板豆腐》这篇令我深有感触。
文章叙述的是:在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过,三个铜板可买一碗豆腐。而我一直到8岁还不知道那是什么滋味,因为豆腐是用来招待远客的特殊菜,而我家从来没有远客。后来,我终于在外婆家第一次吃到了豆腐,我吃得连一点豆腐渣都不剩。走之前,外婆承诺,下回我再去她家时,还会让我吃一回豆腐。可到了第二年,日本兵就进了村,打打杀杀……外婆家终于是只剩下外婆一个人。这边,爸爸、哥哥都被抓去当了兵,不久妈妈也去世了。一晃20年了,我终于又和弟弟去了外婆家,外婆已经倒在了床上,手里还紧紧抓着三个铜板,那是留给我俩吃豆腐的。
看完后,我心里翻腾了好一会,喉咙哽咽了,鼻子发酸了,眼前模糊了。我被那伟大的亲情感动了,二十多年过去了,外婆一直没有忘记自己当年的承诺,临终前还记着要让“我”吃上豆腐。我们在生活中不也被这样的爱包容着:每天早上,妈妈早早地起床。为我做饭,让我吃得饱饱的去上学。晚上回到家,妈妈又准备丰盛的晚饭。吃过饭,妈妈又陪我一起学习。天冷了,妈妈叮嘱我加衣服。有心事了,妈妈陪我散步,和我聊天谈心……平凡中有亲情,灾难中更可见亲情。在汶川大地震中,涌现了许多感人的情景,至今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有一位年轻妈妈在房屋坍塌之际,死死地护着刚满月的宝宝。无论多重的东西砸下来,她都努力地撑护着。
当救援人员救出她们时,发现母亲已没有了呼吸,而在她怀中的宝宝居然还活着。这个情景让多少人震惊:母爱居然可以化作那么巨大的力量。是啊,亲情真是伟大!
第二篇:三个铜板豆腐
三个铜板豆腐
任大星
记得我很小的时候,听人说,豆腐三个铜板一箬(ruò)壳摊。谁家来了难得的远客,谁家才到山外去买一箬壳摊豆腐请客。老豆腐一摊两块,嫩豆腐一摊三块另添一小角,倒进山海碗,铺上咸菜,像模像样一碗。
说起来,当时的豆腐价钱的确不算贵。但是,我家从来不来远客,也就从来不买豆腐。我长到八岁头上,还不知道豆腐这一样“和饭”的滋味。“和饭”是我们的家乡土话,意思就是城里人说的小菜。直到那年夏天,我跟了妈妈到一百里路外面的蜜湖桥外婆家里去憩夏,做起了外婆心爱的小娇客,这才第一次吃上了豆腐。
我家住在毛竹埭(dài),出门一步路就到处都是毛竹山,除了山,还是山;外婆家的蜜湖桥却在山外的平原地带,那儿出门一步路就到处都是河,除了河,还有桥;当然,船也少不了。按照我们家乡的风俗,媳妇过门后,在婆婆去世以前还没有正式当家的那期间,每年都得回娘家憩夏,多则一月、两月,少则十天、八天。我妈妈成亲时就没了公婆,也就从来享受不到回娘家憩夏的福分。这一年,老天爷特别开恩,三春时节风调雨顺,山里山外麦子、油菜都是好年成,外婆难得托了个便人带口信来要妈妈去,妈妈也来了兴趣,终于产生了回娘家憩夏的迫切愿望。这样,我长到八岁,总算第一次尝到了走外婆家的快乐。
在这样的情况下,外婆款待她多年不见一面的小女儿和两个宝贝外孙,哪还不会尽心尽力,真想把手指头也割下来切片放汤给我们吃。虽说因为害上了鼓胀病鼓胀病,即血吸虫病到了晚期的一个症状。回不成娘家的大舅妈老是在大舅舅面前嘀嘀咕咕,表示不大高兴;但每一顿饭桌上,和饭却总是每餐不少于八大碗。因为餐餐都是那么八大碗,给我印象特别深刻,所以直到现在,在事隔五十多年之后,我还可以把这八大碗一碗不漏地讲出来:霉苋菜梗一碗,霉白菜根一碗,霉干菜一碗,霉咸菜一碗,霉黄瓜一碗,新鲜咸芥菜一碗,新鲜咸芥菜蒸豆板一碗,螺蛳一碗。这样丰盛的和饭,老实说,我在家里,大年三十吃年夜饭也是吃不到的。尤其是那碗新鲜咸芥菜蒸豆板和那碗螺蛳,我和我的六岁的弟弟小毛,餐餐都吃得鼻掀嘴歪;再加上餐餐饭碗里盛的都是登场不久的香喷喷的麦粞(xī)饭,添了一碗又一碗,也顾不得大舅妈老在那儿对大娘舅暗暗皱眉头,不塞到喉咙口,我们是决不肯放下竹筷来的。
“讨饭相!”等我们终于恋恋不舍地放下竹筷子,妈妈总要假装生气地这样骂一句。
“什么讨饭相!”外婆表示不同意了,“有得吃时,谁不想吃它个饱。牛要吃草,猪狗畜牲挨了饿也懂得哇哇叫。我倒是不相信贵人生来就成心饿肚皮!”
“可吃饭总得有个吃相呀!就像饿鬼转世!”
“什么吃相不吃相!”外婆还是不肯住下嘴来,“长大了要到人家的山里田里去卖力气,没有一副好筋骨,谁肯要?除非家里米桶底朝天了,哪能叫他们从小吃口饭都束手束脚!我九岁那年下田学插秧,一天的腰弯下来,一餐就吃得下半升六谷饭!穷苦人天天都在田里拼死拼活,孩子的嘴巴都管不上,还图什么!”
外婆虽然早就五十出头,但卷起裤脚管下田耘稻,十几个来回不直腰。她的胃口不比年轻小伙子小。
妈妈原来打算多住些日子,眼看着大舅妈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了,决定提前回家。临走前一天晚上,外婆突然关照大娘舅说:
“明天中饭前你撑船回村,路过塘头镇,顺路买十个铜板的咸鲞(xiǎnɡ)鱼回来吧。两个小外甥难得来做一趟客,天天请他们吃家里的现成和饭,一个铜板也不花,不是做娘舅的待客的礼数啊!”
大娘舅支支吾吾地答应着,我妈妈却插进嘴去了:
“算啦,妈妈!已经把你家的夏粮吃掉了一大半,再让大哥去花钱,我心里就更加过意不去啦!”
“不,这最后一餐的送客饭,十个铜板的咸鲞鱼是省不掉的。做娘舅的总该有个做娘舅的样子!”外婆说。
小毛急忙在一边连声喊:“妈妈,我要吃咸鲞鱼!我要吃咸鲞鱼!”
妈妈啪的先给他吃了一巴掌。
第二天,大娘舅倒是赶在中饭前撑船回来了。可是,中饭桌上,我和小毛睁大了眼睛找来找去,却找不到意想之中的咸鲞鱼,还不依旧是先前吃惯了的那么八大碗!后来,靠了我特别的细心和出众的眼力,终于发现那碗新鲜咸芥菜蒸豆板跟往常有点儿不同,被咸芥菜铺盖着的底下那么些白生生的东西,不像几天来看惯了的豆板的形状。
“好,你们娘舅买不到咸鲞鱼,特意买了三个铜板豆腐,就请两个小外甥吃豆腐吧。”外婆高高兴兴地说着,立即动手从这碗陌生的和饭碗底里,用筷头挑起了两大块白生生的东西,颤巍巍地夹到我和小毛饭碗上。“小妹,你大哥难得买了豆腐,你就自己动筷头吧。尝尝,尝尝。”外婆对妈妈也客气着。
什么叫豆腐,我以前听说过,却没亲口尝过。豆腐好吃吗?看那模样,白生生,软耷耷的,有点像……像什么,一时还找不出个比方来呢。至少说,有点儿怪。
我仔细端详了一番饭碗上的那块豆腐,又抬头用疑问的眼光望了望妈妈。小毛比我爽气,他已经大声嚷嚷地对妈妈央求着了:“我不要吃豆腐!我要吃咸鲞鱼!”
我相信,幸而我们那一带有个“雷公 ……此处隐藏3893个字……章中太多的流血牺牲、背叛欺骗,泼了他一身冷水,在他打寒颤的同时,也看透了革命斗争的残酷。他所选择的这条道路,蜿蜒曲折,盘旋在丛山峻岭之间,或许走过是一片汪洋大海,那波光粼粼的场面,会留给他一生的震撼。但也或许,因为道路的险峻,他的大好年华,葬送在荒凉的山野间,也丝毫无人去理会,或者,给他的只是更多的讽刺与白眼。前途竟是这样渺茫,他少年时的单纯轻狂、乐观幻想,已被现实中的风雨礁石打磨成失望与迷惘。这并不是风中卖豆腐的哨子呜呜的悲痛声音,所能唤醒的,他的理想,葬送了。
三读文章,我竟认为文章中有些不易被察觉的同情与怜悯。但又仿佛不是,他,茅盾,并不具有十分高的地位,或是家中富裕的不得了。所以,他没有机会,也没有资格去怜悯别人。甚至他自己也需要被别人怜悯。“我知道怜悯是亵渎的。”其实,他自己也许对自己也有一点绝望吧。
四读文章,我有些害怕,怕还读不懂,可是,有一层意思,迷迷糊糊从我脑中蹦了出来,仿佛他刚才在熟睡,并没有注意我的到来。我读出了蕴藏于文章字里行间的一丝愤怒,一点感慨。他在对这个世界发出不满的声音,他丝毫没有为自己着想,而是为了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广大劳动者,发出抗议。他们挣扎在这世上,需要一个与他一
样的人,站出来,为劳动人民呐喊。这是对黑暗的社会、不公正的命运的愤怒的呐喊。是非混淆,黑白颠倒,这是当时社会的现状,我猜,每个人都明白,但是又有几个人肯站出来说呢?那些所谓的人民的战士,却退缩在人民身后,让人民保护他们。而真正的战士,就应该像茅盾先生这样,敢于站出来,为人民站出来,为心中的不满站出来。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只能无止境地在饥寒交迫的死亡线上呻吟;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子承父业,一代代安享他人血汗的盛宴。这就是社会中,黑暗的事实,有人敢于站出来,而大多数人甘愿沉沦。这卖豆腐的哨子,如同解开了一个潘多拉魔盒,将人们的心声放了出来,放出了人们的痛苦,无奈,伤感,而唯独在盒子中的是人们曾经拥有的希望。由此可见,茅盾先生对社会的极度不满,对上层人们的贪婪、腐败的批判。正所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猛然推开幢子,遥望屋后的天空。我看见了些什么呢?我只看见满天白茫茫的愁雾。”这个结尾,给了我无尽的遐想。那幢子,是社会上人们的迷雾,是人们从未踏入的城墙。而那天空,我想,是灰黑的,是充满不公平的。即使他站了起来,改变了一点现状,也无法从根处解决这个大问题。但是,他做到了,他让人民与他一起站了起来,为了自己而站起来,为了希望站起来。否则,多愁善感而又天性脆弱的读书人,面对残酷的现实,除了叹息,又能怎样呢?这也正像古人所说:“伤心秦汉,生灵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那漫天愁雾,是无尽的悲伤,是他对国家,对社会的叹息。
其实,《卖豆腐的哨子》所表现出的是茅盾先生那种虽流浪,却不
以自身为悲,视天下苍生为己任,深入骨髓的愿为国家苍生奉献一切的精神,也诉说了他想为国家做事的愿望。我被他文字之中的思想所打动,他把他自己的灵魂,赋予了每一个字,让我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也能感受到那种激动的心情。是他,创造了有思想的文字。 “呜呜,呜呜——”卖豆腐的哨子又响了起来,我抬起头,看见天空中,一片灿烂??
辽师大二附中
初一五班
李欣悦
第四篇:买豆腐读后感
日记大全http://
这是一篇关于诚实的文章,它让我懂得了诚信似金钱般可贵。
讲了:爸爸妈妈和我去买豆腐,我们本想买了这块豆腐回家做饭吃,可摊主却说一位老奶奶已经买了这块豆腐,刚才她的孙子把手弄脏了,现在去洗手了,等会回来拿豆腐。我们出5元钱,他也不肯卖,要留给那个老奶奶。老奶奶回来拿了豆腐,还说了一声“谢谢”,就走了。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很深,摊主拥有一颗金子般闪耀的心,他很守信用,不会受价钱的干扰。从中我感受到诚信似金钱般宝贵,丢了它就再也捡不回来了。摊主那种“言必信,行必果”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学习。
今天,我读一篇文章,叫做《买豆腐》,令我感悟至深。
该文主要讲了小作者去买豆腐,原以为卖豆腐的人会欺骗她,没想到他会(推荐访问范文网WWw.)那么和蔼。这种事情的发生,源于人与人之间的不信任,我个人认为,为什么社会上会有那么多的小偷?其中部分人是由于身边的人对他们缺乏信任,久而久之就使他们萌生了邪念。“人之初,性本善。”对身边的人多些信任,又有什么不好呢?
比如说,曾经就有这么一个人,来到这一座城市之后,因为找不到工作,饥寒交迫使他萌生了邪念。他以喝水为借口,去了一个盲老头的家,在枕头下发现了一千元,他突然转过身问盲老头:“你就不怕我是坏人吗?”盲老头回答:“我在这儿住了那么久,没有遇到一个坏人。”他把钱还给了老人,从此以后力争上游,成了一家公司的老板。
从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信任的力量是无穷的,它不仅能把一个小偷变成一个富翁,而且还能让人心中充满爱。所以,我们在给别人信任的同时,也要好好感受周围人带给我们的信任。其实,信任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比如说我吧,就感觉到了信任的力量。有一次放学,钟老师把我叫去,跟我说城镇户口减免的事,说完就把165元给了我,叫我带回去给妈妈。我觉得钟老师很信任我,就拿着钱找妈妈去了。可是我没找到妈妈,钟老师就叫我把钱带回家。我没想到钟老师会那么信任我。
生活中,信任是不可缺少的。
日记大全 http:/// 周记大全http://0s.net.cn/ 读后感http://gan.0s.net.cn/
第五篇:豆腐店村“三个抓”做好村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工作
豆腐店村“三个抓”做好村干部日常管理考核工作
豆腐店村通过“三个抓”,切实做好村干部的日常管理考核工作,有效地改变了村干部队伍“懒、散、乱”的局面,干部作风和工作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改进和提高。
一是抓思想教育。针对村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一些不良思想,村委从思想教育入手,多次召开村干部管理考核工作会议会上,要求各位村干部要认真对照完善后的考核文件进行系统学习。通过考核机制作用的发挥,进一步营造抓队伍,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树立奋发有为,健康向上的良好风气,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
二是抓制度落实。对干部的日常管理和全年度的经济工作、常规工作和专项工作作了进一步的细分。明确了六项考核重点,即村干部的工作时间是否保证、值班制度和联签联章制度是否落实、村里的每周例会和党员学习固定日是否按时召开、村里安排的工作是否执行落实、办事处召开的会议、组织的学习或活动是否参加。同时通过量化,将考核结果与落实村干部先进评比挂钩,对不称职村干部进行批评教育,并根据情节轻重,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置或纪律处分。
三是抓督查到位。在一系列强有力的保障制度外,专门成立了督查组,负责对村干部进行考核和登记工作。通过督查、协调等手段,对落实情况进行检查,并对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落实。充分发挥考核 “指挥棒”的作用,促进村级组织建设、经济发展等工作的全面提高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