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14年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等国家部委评为“全国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6年来,他凭着强烈的事业心和工作责任感,怀着对残疾人,特别是被贫穷的锁链羁绊着的那些贫穷残疾人的一片诚心、爱心和热心,竭尽工作,默默奉献,连续几年被评为县级先进工作者。
他,是一位古道热肠和充满事业激情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到残联后,阙柳松同志是怀着对残疾人的深厚感情投入到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中去的。带着这种感情,使他产生了为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奔走呼号的源源动力。刚巧在1997年县残联开展了一次全县贫困残疾人调查工作。当时,松阳县乡镇的贫困人口多,家境贫寒的残疾人也多。据调查统计,全县有贫困残疾人2950名,占全县贫困人口总数的46%。面对众多贫困的残疾人,特别是在下基层时听到那些连温饱都成问题的残疾人那强烈而悲切的呼声时,他的心灵被震撼了,一种强烈的时代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深深感到自己肩上的重任,他暗下决心,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贫困残疾人摆脱贫困。
由于当时县残联是个不起眼的小单位,资金相当缺乏,扶贫资金就更不用说了。面对如此困境,他深知残联一个单位的力量是渺小的,恰似一滴水珠,沧海一粟,只有数不尽的水珠汇入“扶贫攻坚计划”的大海,才会产生翻江倒海的力量。于是,他把做好宣传发动工作作为实施该计划的突破口来抓,运用电台、报刊、电视等新闻媒介,宣传实施“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内容及意义。为了筹措残疾人扶贫基金,他多次跑县委县政府找领导。他积极主动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动了县委县政府的领导,1998年8月县委办县政府办联合发文件号召全县干部职工开展了向“残疾人扶贫解困基金捐一天工资,献一份爱心”活动。他的真诚,他的耐心细致、脚踏实地的工作作风,也感动和激发了全县广大干部职工节省下自己的“一天工资”将爱心献贫困残疾人的热情,加入“扶残助残”的行列。这次捐款,为扶持残疾人打下了基础。同时,发动机关部门和企业单位与中小学校的贫困残疾学生和贫困残疾人家庭子女结成长期帮扶助学对子,这些学生每学年人均能得到600元的捐助资金,保障他们顺利完成学业。
大东坝镇二滩坝村一位近不惑之年的盲人梅立科,从小双目失明,而妻子是个精神病人,女儿又不是亲生的,家庭经济毫无来源,是乡村里出了名的贫困户。1998年10月,阙理事长知道这一情况后,让工作人员找上其家门,并亲自与大东坝镇领导协商,送他去参加了盲人按摩培训。如今,老梅在残联的帮扶下开了家盲人按摩院,生意日益红火。面对阙理事长的帮助与支持,他感慨地说:“阙理事长是我生命中碰到的最重要的人,没有他,我真的以为这个世界永远是黑暗的。”
多年来,阙柳松与残疾人广交朋友,建立了“血肉”、“鱼水”关系。他的真情深深触动了松阳的残疾人,他们有话愿跟他讲,有困难愿找他帮忙,都把他当成贴心的“娘家人”。这种真情,是最撩人心弦的。
他,是一位对工作孜孜不倦和富有奉献精神的扶残帮困工作者。
阙柳松同志干工作有一股子拼劲,凡熟悉他的人都说他是个实干家。他常说在其位,谋其政,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好。
经过他的努力,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残疾人优惠政策、扶助残疾人若干规定及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形成了县乡两级残疾人服务社的组织网络,以上措施办法的出台,为残疾人扶贫攻坚计划的顺利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政策扶持,残疾人真正得到了实惠,有1248名贫困残疾人享受减免照顾,残疾人的整体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逐步提高。
1998年以来,残联围绕扶贫计划的总体目标,根据松阳县的山区特点,通过“万人结对”、“万人种养、共奔小康”及“进千村万户、扶贫奔小康”等扶贫行动,走出了一条有松阳特色的扶贫之路。期间,为了更深入地了解贫困残疾人的状况,先后开展了三次全县性的贫困残疾人情况调查和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阙柳松同志爬山越岭,走进千家万户,有时要走山路30多华里,晚了就在残疾人家中住宿,与残疾人同吃同住,有时一住就是几天几夜不回家。
在扶贫帮困的路子上,阙柳松认为“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如果让更多的残疾人学得一技之长,则可以带动一大批人勤劳致富。于是,他想方设法开展送科技下乡扶贫活动,每年免费在乡镇举办3—4期残疾人科技培训班,组织残疾人进行香菇、名茶、干水果、蔬菜类的培育管理,畜禽类的养殖技术以及电器维修、缝纫、理发业和工艺品加工等内容的培训。广大残疾人通过培训,掌握一技之长,走上脱贫致富路,我县的残疾人开发的种养业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为了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更多的残疾人走上致富路,先后建立了6个残疾人扶贫示范基地,各乡镇涌现了各行业的致富典型。西屏镇西坌村的残疾人杨裕宗开发的养殖基地,每年养猪出栏商品猪500多头,养鱼60亩,还搞山地开发水果,生态种养,年收入可达3万元,并带动6名贫困残疾人脱贫;三都乡酉田村残疾人叶木生是在县残联扶持其2014元资金开始开发起来的水果基地。在建此基地过程中,阙柳松理事长亲自为他送资金、送化肥、送苗种。通过几年的发展,小额信贷资金累计达68.7万元,并开展了“一帮一”、“众帮一”等结对扶助活动,扶持3223名贫困残疾人从事种养业、手工业和家庭副业,贷款回收率达98%。2014年9月8日原省长柴松岳、副省长章猛进来松阳调研时评价说:“松阳县残疾人扶贫工作政府重视,政策到位,工作扎实,措施有力,抓得有声有色。”
残疾人富了,阙柳松为此感到欣慰。“春种一粒粟,秋成万颗子”,为了松阳的残疾人能脱贫致富,阙柳松同志耗费了大量心血,赢得了残疾人的信任和拥护。发展的道路是坎坷的,肩负的重任是艰巨的,阙柳松同志干劲还是很足,脚步仍很稳健。他信言:为了残疾人能拥有更加美好灿烂的明天,不论碰到什么困难,只要我们有博爱的胸怀、诚挚的爱心,相信松阳残疾人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是有日可待的。
第二篇: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
全省残疾人扶贫工作先进个人事迹材料被残疾人称为“好帮手”、“贴心人”的县残联党组书记、理事长阙柳松同志,1991年至1994年曾兼任第一届县残联理事长,1998年5月,一纸调令又将他调到残联任理事长。到残联后,他所面对的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残疾人扶贫解困工作,但他很快进入了角色。功夫不负有心人,阙柳松同志带领全县残疾人工作者实施的“松
阳县残疾人扶贫攻坚”工程得到了组织和社会各界的认同:20 ……此处隐藏8427个字……在的信号台指挥行轮近10万艘次,无一错、迟、漏挂,正常率达100%,行轮满意率高达97%。忠县信号台被行轮誉为“水上窗口、文明使者”。
五、做个优秀的信号员
“我不当个优秀信号工就不配作您的女儿”这是谷秀全刚参加工作时对父亲的承诺。十多年来,尤其是加入党组织后,她用自己的言行,实践着自己对父亲的承诺、实践着自己的誓言,她常说:“信号台是一个平凡的岗位,不能做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服务行轮也是对社会的一种贡献”。谷秀全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几度风雨,几度春秋,她付出了比常人更多的艰辛,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在信号工作岗位上恪尽职守,辛勤耕耘,使自己成为了一名信号员中的佼佼者。自**年以来,谷秀全同志先后共20多次受到重庆航道局、长江航道局、长江航务管理局、交通部、重庆市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的表彰,曾被授予优秀班组长、服务能手、先进生产者、巾帼建功标兵、包起帆式先进个人、重庆市劳动模范、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1999年谷秀全荣获重庆市“九五”立功奖章.
峡江深处的航道产生了一位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代表,消息传来,长江航道乃至长航全线职工精神振奋,而谷秀全知道自己作为一名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代表,要不辱
使命,还要加强学习,努力工作,在长江航道信号岗位上实践好好“三个代表”。因此,工作之余,巡回演讲途中,都可以看到她学习的身影,她所在的单位也从政治上关心她,生活上照顾她。谷秀全出差多,回到信号台,她心里总有一种对不起台上同志的感觉,认为自己出差在外,给台上其她同志增添了负担,虽然台上早已用上了照明电、安上了自来水,但她一回到台上,总是抢着搞清洁、做卫生,在信号台那蜿蜒的小路上,人们时常还可以看到她跛着脚前去交电话费的身影。台上的姐妹们都说谷秀全变了,变得观念更新了,责任心更强了,说话更在理、更让人信服了。谷秀全所在单位党组织的负责人说:谷秀全没有变,她质朴谦虚的品格、共产党员的本色没有变。变的是观念,不变的是信念。谷秀全所在的忠县信号台,随着明年6月三峡工程一期蓄水将失去存在的功能,而仅重庆航道局就有近千人将失去岗位,现在谷秀全带着她的姐妹们坚守在信号台上,她要站好最后一班岗。在她的身后,是一串坚实的脚印。
#同志,一位基层党员干部,凭着坚韧不拔的品质,无私奉献的精神,艰苦创业的毅力,顾全大局勇挑重担的胸怀,为残疾人就业铺砌了一条奔向美好生活的大道,拨亮了他们心中那一盏盏希望的灯。
##同志心系群众,着眼全局,为残疾人谋生存。作为##油田第一社区就业站站长,她目睹了奉献多年的"老石油"在社区领导办公室为残疾孩子"求工作"落泪的场面,面对这一个个不幸的家庭,一双双期待的眼神,##怀着深厚的群众感情,从残疾朋友的实际情况出发,艰难地创办起了劳动强度不大、技术要求简单的拖把厂。##克服资金短缺,残疾人体能素质不高,自己办厂经验缺乏等困难,迎难而上,用自己的对工作的热情,对疾苦群众的爱心,为残疾人员撑起了一片蓝天。##为工厂的成立不但用心劳力,还拿出自己的奖金为残疾职工添置生活用品,买米买面。##同志就是这样用自己的真情诠释着她的事业,也打动着我们的心。学习##同志就是要学习她这种始终把职工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不说空话,只做实事的精神。党员干部只有真正了解体会到
群众的疾苦,才能积极主动地想为群众做点什么,才能真干实干地为群众做好些什么。只有在思想上与群众融为一体,真正站在群众的利益上想问题,做决策,充满感情地将自己的工作与群众困难结合起来,才能产生责任感、使命感。在工作上,要深入基层群众中去,丢到官僚主义作风,坚持群众路线;杜绝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同志胸怀大局,不畏艰难,为残疾朋友谋发展。对##来说工厂的建立是一件难事,维持和发展这个百余人的工厂更是难上加难。从学习技术到采购原料,开发项目到联系市场,##兢兢业业、夜以继日的做着她认为值得的事情。多少个风餐露宿的日子,软钉子,冷板凳甚至是冷嘲热讽她都遭遇过,但这些都没有减少她心中对事业的热情,对社会的责任。残疾人素质不高她不厌其烦手把手的教,产品质量她亲自把关。通过##和职工们的辛勤工作,在油田和社区领导的支持关怀下,拖把厂不但存活下来,而且还有了效益,欣欣向荣,蓬勃发展。##没有自满,为了让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能够有事做,她克服常人难以克服的困难,根据油田实际,又开发了防滑手套等项目,为工厂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她说,再就业的路很长,困难很多,但她有信心和决心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在##的心里装的不是自己,而是残疾朋友对生命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的期许,是油田和谐稳定发展的大局,是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不平凡的奉献精神,是作为基层干部的良心热心和决心。##同志为己所能,甚至为自己所不能,挑起了一个社区残疾人和失待业人员就业的重担,也分担了油田和谐稳定发展的重担。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让我们动容的大事业,这些在一次向我们证明了一点:只有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用,才能为民所拥戴。
由##精神联系自身建设,应该心中有大局,平凡做奉献。是否该把自己肩上的担子再压的重一些,以油田发展为己任,增强自身的责任感;以社会的和谐为己任,加强使命感;以国家的繁荣为己任,加强荣辱感。是否应该把干工作的切入点再放的低一点,从群众最关心、最紧要的事情出发,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把工作做进基层,落实到群众实际生活中去。是否应该把自己的工作热情再燃烧的高一些,遇到问题不绕着
走,不掩盖,不推托,用满腔的热血解决群众遇到的难题,一心扑在工作上,用一种锐意进取、开拓创新的精神,把党的方针政策与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用新办法、新思路克服困难、解决问题。是否应该把对名利的追求再放得轻一些,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的利益,记着国家的嘱托,把权利看成一种责任,一种信任,一种动力。追求的是为民谋利的充实感。 "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在干部岗位上,立得正、坐得直,安于清贫,淡泊名利,不谋私利,保持党员干部的##本色和良好形象。
由##精神联系干部管理工作,应该情为民所系,心为民所用。如何增强跟部队伍建设是工作中思考的问题,近年来,按照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要求,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主线,以提高干部素质,增强班子凝聚力、战斗力,发挥好领导班子及干部作用为目的,我们做很多尝试,也取得了一些成绩。而##同志的所作所为再一次触动了我,如何把##精神落实到干部管理工作中,选拔坚持群众路线,勇于扛担子,担责任的同志到管理岗位上。通过严肃政策,加强监督,完善考核等一系列做法,在干部队伍中树立起谨慎实干民心所向的典范。
总之,要把学习##精神做为一次加强自身建设,促进干部工作的契机,推动自身进步,促进各项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安得广厦千万家 大庇天下寒士聚欢颜。"##同志正是具备这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精神,怀着为油田做实事的责任心,为残疾人谋实利的爱心,为事业图发展的进取心,在基层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贡献,让残疾人朋友,也让自己的生命之花芬芳绚丽.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