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排水管网溯源目标及其方法
1、溯源工作目标:查明排水管线空间属性、结构属性、功能属性、混接属性。
2、地下排水管网探测方法:
2.1探查原则
(1)从已知到未知:在现状调绘的基础上,选取测区内已知条件较好地段先行进行探查,再外推到其他未知区域开展探查工作。
(2)从简单到复杂:首先选择管线少、干扰小、条件比较简单的区域开展工作,然后逐步推进到条件相对复杂的地区。
(3)方法有效、快捷、轻便:针对工区地质及地球物理特征,结合工作环境实际选择效果好、轻便、快捷、安全和低成本的探查方法。
(4)相对复杂条件下,根据管线复杂程度采用综合物探方法探查,以提高管线探查的精度和可靠程度。
(5)先主管、后支管:先查埋深较浅的管线,后查埋深较深的管线;先从管线稀疏路段开始,再到管线密集路段。
(6)先查管径大的管线,后查管径小的管线,以管线直线段或明显标志点为基础,逐步向管线密集、复杂地区深入。
2.2探查方法
根据现场踏勘、调查结果,结合测区地质、地球物理特征,在对测区金属管道探测时,要先从已知明显点起始逐步追踪探测出管线走向,及与其相连接的管线。并将管线的弯头,多通等特征点准确定位、定深。其测定方法应采用连续追踪探测,并于各方向上测定两个以上的直线点和深度,通过直线交会的方法确定点位和取其各探查埋深平均值定为埋深值。在管线交叉处应于交叉点附近多处探测寻找,以防止管线连接关系错误和遗漏分支管线。
(1)明显点直观调查法:排水管线的露头、检查井等明显点,可直接调查材质、走向等 ,量取管线的管径埋深等相关数据,对有积水的雨水、污水管线的管径,无法直接量到管底时,采用“管顶埋深+管径 = 埋深”计算埋深 。
(2)管线仪探测法。对于金属管道的隐蔽点,常采用管线探测仪法(电磁场法)。电磁场法大多直接在目标金属管道上加载一定频率的脉冲调幅电磁信号,接收装置采用相同频率对目标管道周围产生的电磁信号进行接收处理。电磁场法对探测金属及带有金属骨架的管线效果明显,其工作方式主要分为:直连法、电磁感应法和示踪电磁法。
(3)非金属管道探查,宜采用示踪电磁法(探测仪配合示踪探头)、探地雷达法、直流电阻率法或浅层地震法等,也可按如下规定选用地球物理探查方法:
1)有出入口的非金属管道探查,宜采用示踪电磁法;
2)钢筋混凝土或带金属骨架的管道探查,可采用磁偶极感应法。
3)管径较大的非金属管道探查,宜采用探地雷达法,具备条件时,可采用直流电阻率法或浅层地震法。
溯源物探(管线探测)工作目标表:
1 | 空间属性 | 管涵点 | 起讫点、变径点、变坡点、交叉点、转折点、分支点等各类特征点和附属物点 |
管涵埋深(高程) | 管涵及附属物点所在地面高度 | ||
2 | 结构属性 | 断面尺寸 | 内径、宽×高 |
材质 | 砼、石、PVC、砖 | ||
敷设方式 | 架空、直埋、地沟 | ||
3 | 功能属性 | 载体 | 污水、雨水、雨污合流 |
权属单位 | 权属单位记录名称 | ||
4 | 混接情况 | 混接点位置 | 混接管道空间属性、连接关系、材质、管径 |
混接处类型 | 判断混接类型 | ||
混接状况评估 | 区域混接评估、单个混接点评估 |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