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学资源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新版多篇

时间:2025-07-13 07:11:34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新版多篇(全文共5419字)

[导语]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 篇一

一、学习目标

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建立钠原子结构决定金属钠的性质的思想。

4.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

整合由氯化钠制取氯气、溴和碘的制取线索,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钠,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现象,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介绍钠的用途的基础上,简单介绍钠的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由溴、碘和氯气的制取,推出它们和氯化钠之间的关系,再由电解熔融氯化钠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金属钠。

[板书] 2NaCl 2Na+Cl2↑

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对比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推测金属钠可能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表面的颜色;将其放置放置在空气中,观察表面颜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煤油大、0.97g/cm3。

二、钠的。化学性质

1.可与氧气发生反应

4Na+O2=2Na2O

白色

[观察与思考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板书]

2Na+O2 Na2O2

过氧化钠,淡黄色

[叙述]同样是钠与氧气反应,但是反应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与思考3]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向其中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用表面皿盖在烧杯上,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

一、钠的物理性质

熔点低,97.8℃。

二、钠的化学性质

2.可与水发生反应

2Na+2H2O=2NaOH+H2↑

[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讨论,能解决下列问题:

1. 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

2.为何有些保存在煤油中的钠表面不是银白色的?

3.解释产生钠与水反应时现象的具体原因。

4.钠与氧气反应的产物取决于什么?

5.在所学知识中搜索有关反应的例子,要求因为反应条件不同而导致产物不同。(学生可能举例炭和氧气的反应等)

[过渡]钠作为一种非常活泼的金属,我们在生活中直接使用的机会不大,那这种金属有哪些用途呢?

[板书]

三、钠的用途

1.做还原剂:用以将钛、锆、铌、钽等在国防工业上有重要用途的金属从其熔融的卤化物中还原出来。

TiCl4+4Na Ti+4NaCl

四氯化钛 钛

2.做电光源:高压钠灯。

3.制造合金:钠钾合金用做核反应堆的冷却剂和热交换剂。

4.做化工原料。

[过渡]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钠的一种氧化物――氧化钠的主要化学性质。

[板书]

四、氧化钠

1.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因此氧化钠是碱性氧化物

Na2O+H2O=2NaOH

2.与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练习]

1.金属钠应保存在( )

A.空气中 B.水中 C.煤油中 D.密闭容器中

答案:C。

2.钠应用于电光源是因为( )

A.钠很软 B.高压钠灯发出的黄光射程远,透雾力强

C.是一种强还原剂 D.那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答案:B。

3.钠与水反应时产生的现象是( )

①钠浮在水面上; ②钠沉在水底; ③钠熔化成小球; ④钠迅速游动逐渐减小,最后消失; ⑤发出嘶嘶的声音; ⑥滴入酚酞后溶液显红色。

A. ②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⑥ C. ①③④⑤ D. ①③④⑤⑥

答案:D。

4.将2.3g钠放入100g水中,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是(不考虑水的挥发)( )

A.等于2.3% B.等于4% C.大于2.3% ,小于4% D.不能确定

答案:B。

5.将1克的下列金属,分别与足量的盐酸反应,放出氢气最多的是( )

A.锌 B.铁 C.铝 D.钠

答案:C。

6.关于Na原子和钠离子的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它们相差1个电子层 B.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C.钠原子的半径比钠离子大 D.它们核内的质子数相同

答案:B。

7.一块表面已被氧化的钠,质量为10.8g,将其放入100mL水中,可收集到标准状况下2.24L气体,则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答案: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2.6%。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 篇二

本节介绍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对于过氧化钠,重点介绍它与水的反应以及与二氧化碳的反应。同时,还简单介绍了过氧化钠的用途。

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重点介绍它们与盐酸的反应,以及它们的热稳定性。同时,通过对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的介绍,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鉴别方法。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演示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引导学生共同得出有关结论。对于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采用对比的方法,使学生在比较中学习,有利于他们对所学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他们理解、记忆知识,也有利于他们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讨论”及家庭小实验,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

2.通过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实验,使学生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

3.通过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对比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Na2O2的性质。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

●教学难点

……此处隐藏688个字……回答:碳酸根,加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将其通入石灰水,溶液浑浊有沉淀。

[师]如此看来,在碳酸钠中滴加稀盐酸,必定有气体生成,那么,在碳酸氢钠中滴加稀盐酸,现象又如何呢?是否会和碳酸钠与盐酸的反应一样呢?让我们通过实验来得出结论。

[演示实验2—7]Na2CO3与Na2HCO3分别与稀盐酸的反应。

[师]根据实验现象完成表中内容⑤。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产生气体速度比NaHCO3慢产生气体速度较快

CO+2H-====CO2↑+H2O HCO+H+====CO2↑+H2O

[问]那么,滴加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的物质中是否就一定含有碳酸根呢?

[生]不一定,还可能含有碳酸氢根。

[问]怎样区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呢?

让我们来做一下碳酸钠、碳酸氢钠溶液分别与氯化钡溶液反应的实验。

[补充实验]在Na2CO3和NaHCO3溶液中分别滴加BaCl2溶液。

[师]现在我们根据实验现象来完成表中内容⑥。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有白色沉淀生成无现象

Ba2++CO ====BaCO3↓

[讲解]碳酸盐的正盐除钠盐、钾盐、铵盐外,多数是不溶于水的,而碳酸盐中的酸式盐却都溶于水。因此,鉴别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时我们常用氯化钡或氯化钙做试剂来进行鉴别。

[过渡]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另一个不同点是它们的热稳定性不同。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

[演示实验]用下图装置演示Na2CO3与NaHCO3的分解。

[师]碳酸氢钠加热可发生分解反应,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气体。而碳酸钠加热无明显现象,鉴别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固体时,我们常用此方法。

[与学生共同完成表中内容⑦]

[板书]稳定不稳定加热易分解

2NaHCO3 Na2CO3+CO2↑+H2O

[讨论]如何鉴别碳酸钠、碳酸氢钠、氯化钠三种固体物质?

[学生思考后回答]

方案1:取三种固体少许,分别滴加稀盐酸,无气体产生者为氯化钠,有气体产生且速度快者为NaHCO3,另一种为Na2CO3。

方案2:取三种物质少许配成溶液,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有沉淀者为Na2CO3。在剩下的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稀盐酸,有气体者为NaHCO3。

……

[师]在所有的检验方案中,应尽可能地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首先操作要较简单,其次现象要明显,可操作性要强。

[设疑]根据碳酸钠与碳酸氢钠各自不同的性质,二者有什么用途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相关内容,并参看图2—10“Na2CO3和NaHCO3的主要用途”总结归纳二者的主要用途,并将其填入表中内容⑧处。

玻璃、制皂、造纸、纺织、发酵粉、药剂

[问题探究]

[投影显示]问题1:将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溶液和将盐酸溶液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现象是否相同?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分析:当把碳酸钠溶液逐滴滴入盐酸时,CO会和相当多的H+发生如下反应CO+2H+====H2O+CO2,从而很快就有气体生成;而把盐酸溶液逐滴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此时H+浓度低,CO浓度高,首先发生的反应是CO+H+====HCO,因此开始没有气体生成,只有CO全部转化为HCO后,才会因为发生反应HCO+H+====H2O+CO2而产生气体。兼于此,尽管反应物相同,但由于其加入方式的不同将会有不同的现象。

[投影显示]问题2:在一定温度下饱和的Na2CO3溶液中通入CO2气体,有何现象发生?为什么?

[学生活动]讨论,思考、分析:碳酸钠溶液中通入CO2气体会发生如下反应

Na2CO3+CO2+H2O====2NaHCO3

前边刚学过碳酸钠的溶解度大于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当然指的是同温条件下,而且反应中还要用掉一部分水,所以生成的溶解度较低的NaHCO3就会从溶液中析出,因此发生的现象应是有晶体析出,也可以说成是沉淀。

[师](补充说明)实际上引起晶体析出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外,还有一点那就是溶质的质量经过反应后还增多了,即每有106 g Na2CO3反应,将生成168 g NaHCO3。

[本节小结]本节课我们介绍了过氧化钠、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等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学习时应重点放在过氧化钠、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上。

[作业]P34一、二、三、四

●板书设计

第二节钠的化合物

一、过氧化钠(Na2O2)

2Na2O2+2H2O====4NaOH+O2↑ 2Na2O2+2CO2====2Na2CO3+O2

二、氧化钠(Na2O)

Na2O+H2O====2NaOH Na2O+CO2====Na2CO3

三、碳酸钠与碳酸氢钠(Na2CO3 NaHCO3)

●教学说明

本节课采取了实验、启发、探究式教学方法,旨在利用生动有趣的演示实验和精心设计的一系列问题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启发学生自觉参与对知识的归纳与总结,并通过思维活动把从实验中得到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教学过程遵循由表及里的认知规律。层层设疑,让学生通过对比、讨论、析疑、释疑,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练习

1.下列物质置于空气中因发生非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的是()

A.钠B. Na2O C. Na2O2 D. NaHCO3

解析:Na2O在空气中吸收H2O和CO2最后变为Na2O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而NaHCO3在空气中放置不易变质。

答案:B

2.CO2与O2的混合气体多次通过装有Na2O2的干燥管后,体积减小到原来的(条件相同时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CO2和O2的体积比为()

A.4:1 B. 3:2 C. 1:1 D. 2:3

答案:D

3.估计下列溶液中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A.4.6 g Na投入45.5 g水中

B.6.2 g Na2O投入43.8 g水中

C.7.8 g Na2O2投入42.2 g水中

D.D.8 g NaOH投入42 g水中

解析:每组均产生8 g NaOH,而溶液质量的大小各不相同,A产生H2,C产生O2,从溶液中逸出使溶液质量减轻。所以C正确。

答案:C

4.将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A.生成白色沉淀

B.生成红褐色沉淀

C.有气泡产生

D.无变化

答案:BC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新版多篇范文。

《高中化学钠的化合物教案新版多篇(全文共541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