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计划

县统计局 “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

时间:2025-05-04 07:11:32
县统计局 “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全文共9305字)

党的十九大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提升到战略高度、写入党章,把农业农村工作摆在更加重要地位,为农业农村改革发展指明了航向。5月21日至25日,根据省统计局农经处要求,我局组织人员到**县**镇**村和**镇**村开展调研。这期间,我们在村里召开基层干部会议,了解村里的具体情况,填报乡村振兴相关统计指标,并且在每个村都随机走访了50多名村民,各填写50份《乡村振兴农村居民调查问卷》。

一、**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镇北部距离**镇镇区6km,包含7个自然村,行政区域面积966.7公顷。**村委会基础设施比较齐全,公共设施相对完善,还附有加油站和酒店等设施。西线高速公路穿村而过,道路网较为体系。**村委会作为**镇镇二级中心发展村之依托环岛西线高速公路的交通优势,发展本村自身的优质水果和经济林种植,加强旅游度假以及酒店餐饮等服务行业的扩张。

**村委会有常住户数495户,常住人口2039人。乡村从业人员共1183人,其中第一产业866人、二三产317人。

1.产业发展情况:**村拥有耕地面积10503亩,主要种植福橙、香蕉、咖啡、番石榴等水果;专业种养合作社12个,大规模农业种植户28个,长安村和洋道村各自新建集中养殖场1处;**咖啡风情小镇坐落在**村委会侯臣村,带动了当地的乡村旅游业,全村开展乡村旅游的农户数有40户,开展住宿餐饮的农户和单位有51个,网上销售农产品的农户数有20户。

2.生态环境情况:**村委会全村的畜禽粪便利用率达80%,农田节水灌溉面积7915亩。全村共布置垃圾池16处,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月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45吨,使用化肥量为98.8千克/亩,农药使用量为0.62千克/亩。

3.乡风建设情况:**村公共服务设施相对集中布置在村民方使使用的地方,每个自然村结合公共活动场地布局形成各自的活动中心,并结合各个自然村的公共活动场地形成自然村中心绿地和组团绿地进行绿化建设。布置室外休闲和健身场地,新建商店、晒场、排球场、篮球场等公建。全村拥有体育健身场所5个,图书室、文化馆7个,农民业余文化组织7个,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全年情况送礼次数约为20次。

4.乡村治理情况:全村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85%,一年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12场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16场次,全村共有党员75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为62人。

5.生活水平情况: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00元,人均住房面积35平方米;新农合参保人数2003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750人,全村共有留守儿童18人,留守老人2人;全村自来水普及率为40%,其他大部分也是采取水塔进行集中供水,卫生厕所改建率为95%,公路100%通达,互联网普及率为90%,拥有大于60平方米的卫生室1个;2017年全村共有贫困户10户,巩固户9户,已有17户全面脱贫。

6.调查问卷情况:全村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随机走访50名村民,其中男性34名,女性16名;小于20岁的1名,20-35岁11人,35-55岁15人,50-60岁16人,60岁以上7人;未上过学的6人,小学、初中分别为8人、19人,高中或中专13人,大专及以上的4人;有村干部5人,镇干部1人,村民44人;有36人知道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占72%,14人不知道,由调查员对其进行的讲解;村民队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最感兴趣的是生活富裕、产业兴旺和生态宜居,分别有17人、12人、11人;认为家乡变化最大的是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医疗方便了、工作机会多了和上学容易了,分别有41、18、10、10;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生活费用,有27人,占54%;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最多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共28人,占56%;认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因素最多的是资金、土地和技术,分别有36人、27人、26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最期盼的是提高医疗保障水平、提供资金扶持、提高收入水平;大部分村民希望对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进行培训。

二、**村基本情况

**村委会位于**镇北部距离**镇区18km,包含4个自然村,乡镇区域面积950公顷,常住户数386户,常住人口1838人;**村地处山区,耕地面积较少,大部分为林地,全村产业比较单一,主要以农业为主,基本没有二三产业,全村经济社会发展相对落后。

1.产业发展情况:**村拥有耕地面积2440亩,林地面积6700亩,主要种植橡胶、槟郎和瓜菜;农民合作社4个,粮食机耕、机收面积1600亩。

2.生态环境情况:**村委会全村的畜禽粪便利用率达40%。全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率达到100%,月均生活垃圾清运量为20吨,使用化肥量为19千克/亩,农药使用量为0.6千克/亩。

3.乡风建设情况:全村拥有体育健身场所4个,图书室、文化馆1个,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100%,全年情况送礼次数约为15次。

4.乡村治理情况:全村基层民主参选率达到100%,一年内召开村民(代表)会议12场次,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培训14场次,全村共有党员48人,返乡创业农民工人数为1人。

5.生活水平情况:全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00元,人均住房面积16平方米;新农合参保人数180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有425人,全村共有留守儿童58人,留守老人12人;全村自来水普及率为100%,卫生厕所改建率为70%,公路100%通达,互联网普及率为100%,拥有大于60平方米的卫生室2个;2017年全村共有贫困户37户,巩固户10户,到目前为止还有5户未脱贫;全村户籍户数为411户,外出户数25户,在本村从事二三产劳动力比重为12%。

6.调查问卷情况:全村共发放调查问卷50份,随机走访50名村民,其中男性31名,女性19名;小于20岁的3名,20-35岁9人,35-55岁21人,50-60岁10人,60岁以上7人;未上过学的4人,小学、初中分别为4人、31人,高中或中专10人,大专及以上的1人;有村干部3人,镇村民47人;有30人知道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占60%,20人不知道,由调查员对其进行的讲解;村民队乡村振兴战略提出后,最感兴趣的是乡风文明、生活富裕,分别有17人、15人;认为家乡变化最大的是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医房子大了和上学容易,分别有36、16、6;认为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生活费用,有18人,占36%;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最多的是提高居民收入,共20人,占40%;认为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因素最多的是资金、人才和技术,分别有33人、29人、28人;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最期盼的是提供资金扶持、、提供技术帮扶和提高收入水平;大部分村民希望对农民的种植养殖技术和割胶技术进行培训。

三、乡村振兴发展当前面临的问题

经过深入乡村 ……此处隐藏4773个字……、马桥镇尧治河村,通过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调研方式,了解三地乡村振兴方面的成功经验,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为乡村振兴提供发展思路。

一、调查问卷情况

对3个村90人进行了调查,发放问卷90份,回收有效问卷90份,有效回收率100%。其中,乡镇干部占6%,村干部占13%,村民占63%,其他人员占18%。对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知晓率88.89%。按照调查问卷涉及的内容,统计情况如下:

(一)对乡村振兴感兴趣的是

选择产业兴旺感的有26人,生态宜居21人,乡风文明14人,治理有效9人,生活富裕20人。

(二)认为家乡变化最大体现在哪些方面(多选)

认为工作机会多了有28人次,房子大了30人次,村里道路变好变宽了81人次,医疗方便了66人次,上学容易了33人次,其他5人次。

(三)家里每年负担最重的是

选择医疗保险的19人,请客送礼的25人,教育费用的13,生活费用的16人,农业生产投入的12人,选择其他的5人。

(四)认为乡村振兴的关键

15人选择培育新型产业,21人选择发展集体经济,24人选择提高居民的文化教育素质,7人选择优化居住环境,2人选择增加就业,21人选择提高居民收入。

(五)认为影响乡村振兴的因素(多选)

选择资金80人次,人才70人次,土地9人次,技术53人次,市场35人次,其他3人次。

(六)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最期盼的是(多选)

选择提供资金扶持的60人次,提供技术帮扶的39人次,提供就业机会的20人次,提高医疗保障水平的14人次,提高养老保障水平的16人次,改善住房条件的4人次,提高收入水平的19人次,处理好垃圾和污水的35人次,提高村务公开透明度的6人次,改善孩子教育条件的13人次,保护发扬乡村传统文化的30人次,其他2人次。

(七)如果有培训,最想参加的培训

选择农业生产管理技术的41人,外出打工技能的6人,国家有关政策的17人,销售、营销技术的11人,借贷知识的2人,环保知识的12人,其他1人。

二、经验与启示

寨湾、格栏坪、尧治河三村在发展上,立足本村实际,咬定目标、锲而不舍、久久为功,走出了具有本地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

(一)产业发展好。尧治河村矿产资源丰富,由矿起家,现已经形成以磷化工业为主,水电、白酒、旅游、配套餐饮服务业为辅的五大产业。格栏坪村种茶历史悠久,在茶上做文章,几乎家家有茶园,成规模的茶叶加工企业有3家,打造出了优质茶叶品牌,产品早已走出国门,远销海外。寨湾村抢抓省委、省政府建设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战略机遇,争取省、县补助资金350余万元,利用区位和自然优势,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模式,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农业农村生态乡村旅游。

(二)生态环境美。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三个村都大力发展旅游。2014年、2015年尧治河村、格兰坪村先后被农业部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以前贫穷落后的寨湾村,如今利用自身自然资源优势,按照“农业、农村、农民、旅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的思路,引导有条件的农户发展乡村旅游。旅游发展起来了,不仅为村民提供了就业岗位、增加了村民收入,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干部和村民的素质、改变了村容村貌。

(三)乡风民风优。振兴乡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不能让传统乡村文化被破坏、被取代。要加强公共文化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深入实施道德建设工程。2014年尧治河村出台《婚丧喜庆事宜管理办法》:对村民婚丧嫁娶等喜庆事宜办理中吸烟、喝酒等方方面面作了明文规定,进行了限制,在网络上被定格为“史上最牛村规”。为进一步提高村民素质,增强村民家庭文化氛围,提升村民幸福指数,还大力实施“十个一”文化工程、家训家教家风教育、评选十佳婆媳、十佳公婆、十佳儿女、五星文明户、四世同堂家庭、无烟家庭、无酗酒家庭等。

三、主要制约因素

(一)发展资金欠缺。资金的短缺是乡村发展的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村级的财政转移支付保障不足,乡村建设只能挤压村级资金,村庄保洁、路灯电费等村级公共服务支出也没有全额纳入财政转移支付保障范围。另一方面是农村土地的增值收益被部分调拨,削弱了通过资源交易取得建设资金的能力。

(二)人才回流难。乡村振兴需要人才来支撑,但是优秀人才不愿回乡,使得乡村发展缺少活力和后劲。村干部是党和国家农村方针政策的直接执行者,但村干部岗位吸引力不够强,存在后备不足、无人愿意干的窘困局面,学历高、能力强、素质高的年轻人不愿意当村干部。

(三)公共服务资源差。在各级集中优势资源,积极打造本区域重点学校、重点医院的背景下,农村成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的“末梢”,资源极为匮乏。很多村的小学数年前已经撤并,村民们只能将小孩送到其他村里小学或者镇里上学,有的干脆就地买房、租房,加重了农村教育的负担。村级卫生室都一般只有1名医生,要负责全村的基本卫生服务。与中心医院的专科医生相比,村卫生室的全科医生工作量更大,待遇却偏低,影响了优秀医生到乡村服务的积极性。

四、几点建议

(一)乡村振兴,人才为先。农村留不住人才的主要原因是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严重不均衡,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差异悬殊,导致人才从农村流向城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要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强化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要着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和乡土人才。另一方面,招贤纳士,大力实施“三乡”工程,优惠的政策留住人才,掀起我要去农村的新热潮。

(二)因地制宜,精准规划。县级或者乡镇统筹制定乡村规划,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当前农民增收压力加大等新情况的出现,说到底都是农业供给侧出现了问题。要围绕特色优势产业,引导企业向主产区、优势产区、特色产区集聚。加强农产品品牌质量建设,实施品牌培育计划,着力打造一批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区域品牌。创新农村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新模式,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等产业深度融合,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

(三)不断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探索“合作经济”、“乡村旅游”、“集体股本”等多元化发展途径,为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发展合作经济,积极鼓励村级组织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采取“支部+企业+基地”等形式,开展技术指导、信息传递、物资供应、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推动乡村旅游。充分利用乡村自然资源,结合各自特色优势,以“节会”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观光、采摘园、“农家乐”等项目,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创新集体股本,鼓励各村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建立村集体股本,通过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民等市场化的办法和手段,参与收益分配,激活资源要素,壮大集体经济。



《县统计局 “乡村振兴之路”调研报告(全文共9305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